玩在城墙 博物馆
始建于明代的西安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更是历史留下的一 份属于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作为西安古城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西安城墙经历了沧桑洗礼。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是整个西安古城墙内唯一的博物馆,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在城墙内建造的古城墙博物馆,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独特的建筑风格, 文物陈列和所体现的文化魅力,以及呈现出的各种亮点,为世人所惊叹,是世界建筑和博物馆之奇迹。
含光门广场竖立了一座三面支撑的铜镜雕塑,三面铜镜是将盛唐时期的铜镜原件放大后仿造的。南侧镜面叫海马飞天葡萄镜,西北角镜面叫月宫镜,东北角镜面叫双龙镜。铜镜底座石头侧面,镌刻着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句:“以铜为镜,而已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含光门博物馆在东西长95米,宽30米,总建筑面积3980平方米的城墙内布局。整个博物馆分东大厅、西大厅和中大厅三部分。在博物馆中大厅一层有隋唐含光门复原魔性和清西安府城沙盘模型,在西安隋唐含光门的雄伟和辉煌,并通过语音显示屏向人们叙述着西安古老的城墙和街区文化。含光门遗址门址呈长方形,长37.4米,宽19.6米,以纯净黄土夯筑而成。在唐代城门遗址历次发掘中保存最具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
 
 
城墙断面遗址
最能反映城墙文化的是西大厅的城墙断面,城墙断面是西安城墙的一个剖面,经过考古部门对其表面清理,根据不同时期的结构、土质、土色,可将此断面层次结构分为五大期:隋唐期(581-907年)、唐末五代期(907-960年)、宋元期(960-1368年)、明清期(1368-1911年)、近现代期(1912年至今)。城墙断面遗址证明了西安城墙最早修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上述历史时期的多次修葺、增建,方形成今日之规模。这段城墙在我国现存城墙遗址中也较为罕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包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西安城墙历史变化的一个见证,反应了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价值。
 
 
隋唐过水涵洞遗址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内,有一个镇馆之宝——隋唐过水涵洞遗址。2004年在对城墙断面遗址展开考古调查时,在城墙底部发现的。其轴线与城墙走向垂直,压于隋代所筑夯土城垣之下,涵洞为券拱结构,拱洞南部外侧埋设有花岗岩质大石条,上下相对凿有三个边长0.1米的菱形方孔,内插铁栅,作为涵洞外侧的栅门。这处水栅既能通水,又能防范外人从涵洞进入皇城禁区。其栅用边长近十厘米的粗方铁柱直立,间缝隙甚窄,一般人,即使儿童,亦难由其缝进入。含光门之内,为国家重要机构所在地,大社太庙与百官衙署,禁军仓廪,均设于此,无民居,戒备森严, 故皇城城墙下设带栅水门亦不可或缺。
这处过水涵洞采用的是当时先进的砖结构形式,涵洞的宽度大约仅60厘米,而其上起券却达五层,厚达1米,这就保证了上部沉重城墙的压力和夯筑时的震动不致于对券洞产生破坏,证实古人 的设计是科学的。涵洞结构非常类似于现代公路铁路上的涵洞,说明在公元七世纪左右,中国古代大型工程的过水结构已经发展成熟。
 
“千年城·百年情”西安城墙保护传承成果展

 

月城博物馆以“千年城、百年情”为主题,将西安城墙1400多年的历史以及后人对它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留存和展示。 整个博物馆分为四个章节,依次是历史溯源、百年救护、众志成城、水润城兴。

历史溯源: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它的城市建设规划堪称中国古代都城之经典。
隋唐都城始建于隋代582年,初名大兴城。大兴城的建筑格局,宏大方正、整齐规范,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经典之作。
唐王朝夺取天下后,亦定都此处,改大兴城为长安城的同时,对这座都城也进行了扩建,全城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
明代初年,大将军徐达攻占关中,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城名由此而来。为加强和巩固西北重镇西安城的防卫,太祖朱元璋命人扩建西安城,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开始在后来韩建新城的基础上 扩修城墙,向东向北扩建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如今西安城墙的范围,全长13.74公里。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在原夯土外壁和顶部包砌青砖,这是西安城壁的第一次砌砖,也使得西安城墙变成了今天的面貌。
清朝时期,历代的督抚对于西安城墙进行了先后多达11次的修葺,使西安城在明代的基础上,更加构筑坚固,防御严密,气势雄伟。
 
 
百年救护:
1911年10月22日清晨,同盟会、新军、哥老会在新军营长张凤翙的带领下,发动西安起义。当时北城门的城楼是清军的弹药库,城楼因此中弹燃烧使清军全线溃败,而安远门也在此次战火中被毁。西安起义 的成功,从政治上、军事上给了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军阀刘镇华率领10万大军进入陕西围攻西安,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这就是西安历史上著名的“二虎守长安”。而西安城墙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也 付出了巨大代价,南门箭楼在此战火中被炸毁。
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连年的战乱,西安城墙终于见证西安城进入了新中国时代。进入和平时期后的城墙,并没有迎来它的和平年代,甚至数次面临全面拆毁的灭顶之灾,幸好在每一次的紧要关头,西安城中大多数的居住者、专家、仁人志士以及高瞻远瞩的领导者站了出来,让西安城墙幸免于难。在这其中,习仲勋同志三护城墙、在这座古城垣免遭拆除并得以保护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众志成城:
1983年至1985年底,在马文瑞、张铁民等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国家投资1000万元,开始了西安城墙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西安城墙及周边环境彻底改变。1982年的2月23日,当时是义务劳动建环城公园,此前城墙没有公园。1998年,当时47军清淤、疏浚河道,护城河经扩宽修整,黑河水经曲江池和兴东湖引入护城河,两岸绿树成荫。 2005年,护城河东段改造,这一次改造中加入了生物技术,细菌吃淤泥,这一次的改造有了质的飞跃。
2016年2月14日,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跟随习主席一同前来,习主席对于西安城墙目前的发展予以了肯定。也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传承,使得城墙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好。
 

水润城兴:
西安城墙南门综合区域改造工程自2012年启动以来,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
南门中央文化广场2015年9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的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到了2.1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央广场南端的两个地下通道直接连通的是西安地铁2号线,同时广场的下方还修建了双层的地下停车场,极大缓解了南门停车难的问题。此外,南门区域东西下穿立体通道的修建,改变了以往环城南路交通拥堵的局面。去年五月份竣工的由建国门至朱雀门全长2.84公里的护城河示范段,实现了西安市民多年以来清水绕城的愿望。而在本次改造当中,环城公园也进行了一番全面的提升,不仅加大了绿化面积和涵盖范围,同时还新建了许多的健身器械,可以让市民休闲娱乐健身。
本次南门区域综合改造项目的重中之重就是南门箭楼,2015年的五月份箭楼保护性展示工程完工,它修旧如旧,延续风貌,体现了历史的原真性。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祖先所留下来宝贵财富的尊重。
 
城墙 • RAC


城墙 • RAC(国际艺术中心)由城墙保护基金会与荣华慈善基金会共同打造。致力于古建的复兴与活化,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搭建国际艺术机构互动平台,打造中国顶级文化艺术品牌,开创国际艺术领域上的“丝绸之路”。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联络国内国际遗产机构、文化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 参与、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世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

RAC的功能

城墙 • RAC坐落于西安南门景区月城西侧,内部为上下二层结构,面积近300平方米,一层与二层由钢结构挑空设四个功能区:一层主要功能设计为开放的艺术展览空间,可举办各类高端国际化文化艺术展。 二层主要为沙龙活动区及VIP空间,供使用者领略艺术魅力,感知文化力量。
城墙 • RAC不仅为艺术家的创作研究提供时间、空间和艺术支持,同时也兼顾着艺术家创作功能与艺术教育推广、本土艺术文化互动、定期推出创作展演、艺术工作室开放等功能。
城墙 • RAC每年定期邀请国际艺术家以城墙等古迹、古建及各类文化遗产为基础进行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等各类艺术创作,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各自的艺术主张并在创作过程中穿插进行艺术沙龙或培训讲座。

RAC落成仪式
城墙 • RAC于2014年11月5日于南门月城广场举行盛大落成仪式。活动当日数百位知名人士应邀出席。西安曾作为历史上的艺术之都而闻名于世,现今的法国巴黎被誉为当代的时尚艺术之都。开幕式也围绕古今艺术之都的时间与跨度穿越开始了在城墙上的精彩对话。仪式美学创意以国际化的视觉设计理念为主,结合传统中式元素,将法式的浪漫唯美与古城墙的古朴庄重巧妙融合又相互映衬,打造了一场高端时尚的视觉盛宴,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城墙 • RAC落成仪式得到了中外知名政要、艺术机构、知名企业、广大市民的高度支持与认可。被网友赞誉为古城最具国际艺术范的启幕活动,“活动本身就是一场艺术秀”。创新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形式大大提升西安国际艺术形象,城墙•RAC已成为一个独特的西安文化品牌符号,纯正的国际文化元素已成为西安城墙上一道绚丽的风景。
碑林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博物馆本身即为孔庙旧址,其建置可追溯到北宋末年。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明清建筑保存至今,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

孔庙

西安孔庙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多为明清建筑。

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石刻艺术馆

新石刻艺术馆以“长安佛韵”为展陈主题,共展出约150件北魏至宋代的石刻造像,代表了史上长安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陈列分为造像碑区、造像区、大型造像区,全方位阐释了长安模式下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和艺术风格。2011年,“长安佛韵”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新石刻艺术馆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Copyright © 2016-2017 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陕ICP备16011532号-1